今年3月以来,受新冠肺炎流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悬崖式下跌,给中国能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国内油气增产、科技创新和精益管理双轮驱动,实施低成本战略,努力降低疫情和低油价对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最近,中国海油在保证国内投资项目比同期增加的前提下,根据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情况,通过降低本插件等措施调整年度投资,提出总成本减少10%以上,通过推进降低本插件的特别行动降低本50亿元,赤字企业管理实现了减少50亿元的新目标。中国海油党组书记、社长汪东进表示,要做好长期应对低油价的充分准备,利用低油价形成的逼近机制,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此,中国海油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协同效应,着眼于内部潜力,加大成本管理。今年以来,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渤海油田采取各项降本措施和技术深入挖掘,确保生产油田稳定增产:秦皇岛32-6油田通过技术管理和优化等低成本措施,实现日增产220立方米曹妃甸11-6油田综合调整项目加强技术降本,加快效率缩短工期,油田群生产油量超过7600立方米/日。
中国海油在确保疫情对策的同时,全力推进再生产,保障国内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数据显示,中国海油第一季度生产原油、天然气,比上年增加6.8%和8.1%。2019年初,中海油制定的加强国内勘探开发7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储量翻了一番,国内原油的年产量比2018年增加了约1100万吨。过去一年,中国海油国内海上三维地震和挖井工作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勘探成功率、油气田发现数量和储藏量处于历史最高位,国内原油增产量占全国增产量的55%。
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仍有很大潜力,近海石油,特别是天然气勘探还处于初期阶段。大力提高国内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第一季度,中国海油在渤海获得垦利6-1大发现,这是继千亿方大气田渤海中19-6之后,中国海油在渤海获得的另一个重要油气发现,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稳定东部油田产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海东部油田40个生产油气田全额释放生产能力,继续推进流花16-2油田群、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等新生产能力建设。南海西部油田12个钻井作业点重点建设项目连续施工,建设项目复工率达100%。在全力降低本插件的基础上,中国海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海油在油气领域设立了5项科技重大专业,瞄准重点领域、重要问题,推进渤海油田、南海东部油田、南海西部油田等增产,持续加强重要核心技术和装备技术攻势,提高产品技术能力和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时效,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南海西部油田在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钻井作业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作业顺序,探索双井架高效作业模式,创新提出两个井架分别进入防喷组和水下采气树的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现场作业时效。汪东进表达,尽管目前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全球能源行业的清洁化、低碳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并未改变。
据介绍,中国海油以海上油气开发、生产业务流程为主线,在自动化数据采集控制、海上通信提升的基础上,建立全面感知能源物联网,实现油藏管理、采油技术、地面工程、生产运营业务整合和持续优化。下一步,中国海油将加大智能化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设备和技术研发,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深海资源开发设备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深海资源开发的智能化和安全环境保护。
本文关键词:银河,app,手机,端,下载,中国,海洋,银河app手机端下载,石油,集团
本文来源:银河app手机端下载-www.zgcstc.com